当前位置:首页 > 沥青混合料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与流程

沥青混合料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与流程

[导读]在湿法处理工艺中,由于炉渣经过多次破碎、磁选、筛选分拣等工艺后一些小颗粒物质会随水流入沉砂池中,进而会产生大量渣底泥。大量的渣底泥如直接排放则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上海昌吉地质仪器有限公司提供了一种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生活垃圾焚烧炉的渣底泥烘干至恒重得到板结团块,将所述板结团块碾碎得到粉状渣底泥;

S2、将所述粉状渣底泥烘干后备用;

S3、将烘干后的所述粉状渣底泥进行标准筛分试验,以获得所述粉状渣底泥的级配组成;

S4、基于所述粉状渣底泥的级配组成和集料的级配组成,按照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并确定最佳的沥青用量。

将生活垃圾焚烧炉的渣底泥烘干至恒重得到板结团块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生活垃圾焚烧炉的渣底泥置于10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得到所述板结团块。

将所述粉状渣底泥烘干后备用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粉状渣底泥置于200℃的烘箱内高温烘干48h后备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垃圾焚烧炉的渣底泥的外观、粒径与性质与天然石灰岩矿粉极为相似,将其进行处理后作为沥青混合料的填料使用,不仅能够减少固体废弃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可以为道路工程用集料提供更多的选择,缓解道路工程建设对天然集料的需求,真正实现变废为宝。生活垃圾焚烧炉的渣底泥的粉末颗粒表面粗糙多孔,其浸出液呈碱性,能够有效增强沥青混合料中沥青与填料之间的黏结强度,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等指标。本发明的沥青混合料的突破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对沥青混合料填料技术性质狭隘的规定,在现行规范中,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对填料提出了塑性指数不大于4%的技术要求,而本发明中将生活垃圾焚烧炉的渣底泥作为填料,虽然其塑性指数不满足现行规范中的规定,但是仍然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并对水稳定性的影响很微小,因此本发明在提高了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底泥利用率的同时,突破了现行规范中对填料技术性质狭隘的规定,为其工程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垃圾焚烧炉的渣底泥的外观、粒径与性质与天然石灰岩矿粉极为相似,将其进行处理后作为沥青混合料的填料使用,不仅能够减少固体废弃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可以为道路工程用集料提供更多的选择,缓解道路工程建设对天然集料的需求,真正实现变废为宝。生活垃圾焚烧炉的渣底泥的粉末颗粒表面粗糙多孔,其浸出液呈碱性,能够有效增强沥青混合料中沥青与填料之间的黏结强度,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等指标。本发明的沥青混合料的突破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对沥青混合料填料技术性质狭隘的规定,在现行规范中,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对填料提出了塑性指数不大于4%的技术要求,而本发明中将生活垃圾焚烧炉的渣底泥作为填料,虽然其塑性指数不满足现行规范中的规定,但是仍然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并对水稳定性的影响很微小,因此本发明在提高了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底泥利用率的同时,突破了现行规范中对填料技术性质狭隘的规定,为其工程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文章